栏目导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2025-11-19 20:30:08
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安排情况。

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每年9月设立为全国科普月。全国科普月的新设立,是在原有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多维度的升级,大多数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在政治维度上深化。深入宣传阐释习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其作为开展科普工作的根本遵循,积极推动《科普法》的贯彻落实,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开展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第二是在时间维度上扩容。活动周期从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一个月,为科普活动的集中开展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让科普影响力得以持续提升。第三是在空间维度上拓展。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科普发展格局,让科普的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第四是在价值维度上跃升。让科普不单单是传播科学知识,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科普月成为培育科技伦理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今年广西将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广西科协认真履行《科普法》赋予的职责使命,积极与39家区直单位、14个设区市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组织策划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开展“一十百万”系列活动,以公众可观可感可参与的方式倾力打造“八桂科普嘉年华”。
“一”,即一个主场活动。9月初将在南宁市举办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启动仪式和主场活动,突出场景引入、体验展示、现场互动等形式,设置主题科普展览,开展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邀请领导干部“作表率”,发动科技工作人员“亮绝活”,吸引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凑热闹”,带动各地掀起科普活动热潮,让“科普月”成为“狂欢节”。
“十”,即十大联合行动。动员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科普阵地等开展“AI赋能科普、校园科普、企业科普、科普阵地、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学会科普、科普阅读进万家、健康科普惠民生、应急科普护平安”十大联合行动,聚焦不同场景,覆盖各类群体,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百”,即百场重点活动。发动全区各行各业,立足区域禀赋、行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围绕“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展览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四个类型,举办重点科普活动100场,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群众喜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活动。
“万”,即万名科技工作人员讲科普。组织广大科技工作人员打头阵,积极投身科普宣传,通过线上直播、主题讲座、互动实验、技术培养和训练、科普沙龙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最鲜活的科学知识、最实用的科技技能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课堂、社区家庭,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是更大联合,共建“大科普”崭新格局。40家区直单位主动打破行业壁垒、凝聚协同合力,紧扣各系统各领域工作特性,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参与,推动科普工作实现从“单一领域”向“全域协同”,从“分散发力”到“系统联动”,将“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二是更广动员,凝聚“全域级”参与主体。以科普需求为核心纽带,建立科普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跨领域主体深度协同参与,如动员高校、科研院所“开门迎客”,发动学会、科技公司“晒出家底”,推动科研成果科普化、技术场景公开化。组织科学传播专家、科技工作人员、科技教师、科普志愿者等下沉机关、校园、农村、社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形成“专业力量+社会力量”的联动共进格局。
三是更新创意,打造“沉浸式”科学体验。在科普场馆精心策划科普展览,打造“智能导览+虚拟实境+即时互动”体验场景,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动易懂的科普内容,让专业科学知识从“高冷殿堂”走进大众生活。同时,还将通过科学电影巡映、推送网络展播科普作品、发动媒体IP发起科普话题互动等多元形式,形成线上线下呼应的“跨屏联动”,引导公众主动推开科学的大门,感受科学的魅力。
四是更长周期,打造“长效型”科普生态。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将在9月集中发力,深度联动开学季,广泛开展新学期“第一节科学课”等活动;通过科学灯光秀、科普短视频、最美科技工作人员事迹等进行多元宣传,以整整一个月的密集热度持续锁定公众目光,让科普影响力渗透日常、久久为功。
目前,活动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开展,广西科协将加强工作统筹,推动全区上下协同联动,根据行业特点、地方特色,共同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一场富有“桂味”特色的“科普大餐”。
“项目为王”助推高水平发展——广西自然资源部门强化用地保障,优化用地服务机制见真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