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欧宝永久域名

劲风印象·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来源: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2025-10-13 01:37:30

  散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翰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充满。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修建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年月的厚重,这儿就是关学思维的传承地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近来,通过半年多的补葺改造,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陈旧书院,以面目一新的相貌重回大众视界。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闻名书院之一,是历经四百年风雨的文明殿堂。前史上培养了很多人才,清代走出了爱国名相王鼎,民国时期“关中三杰”的于右任、李仪祉和张季鸾均在此肄业,他们都抱有以全国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清代,正学书院并入关中书院,成为关学正脉,冯从吾、李颙等大儒在此讲学,培养了众多关学弟子,使张载学说得以发扬光大。

  此次焕新露脸的关中书院,有“两新”引人瞩目:第一新是“关中书院博物馆”“关学博物馆”两大博物馆初次敞开;第二新是第一批40位大学生导游上岗,但凡预定观赏书院的游客,都能够预定导游导览。

  “由张载兴办的关学是理学的重要学派之一,通过后世学者不断丰富开展,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又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术门户。”走进关学博物馆,西安文理学院关学研讨中心主任张天社介绍说。“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和平。”这是张载的家训告诫。张载家训、吕楠家训、马理家训……那些先贤们的品德寻求与实践真知,至今仍如星火般照亮后人前行之路。

  “关中书院的补葺改造绝不仅是个文明项目,更是一座城市气质的改造。”闻名文明学者肖云儒说,关学的呈现,将陕西西安的周秦汉唐文脉一向延续到宋元明清,使这片陈旧的土地在盛世之后仍然文脉不断、弦歌不辍。关学好像一条潜流,虽不似周秦汉唐那般轰轰烈烈,却以润物无声的方法,滋养着西安甚至整个关中地区的文明命脉,让这片土地在千年之后仍然散发出深重而耐久的光辉。

  书院的前史,要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彼时,御史冯从吾因上疏忤逆神宗,罢官归乡。这位心胸全国、才高八斗的学者,并未因宦途受挫而低沉,而是挑选在宝庆寺开筵讲学。他学养深沉,又秉持着“敦本、尚实、求真、践履”的思维精华,很快声名远扬,四方学子接连不断,宝庆寺的空间逐步显得短促。

  万历三十七年,在陕西布政使汪可受等人的支持下,关中书院在宝庆寺东侧拔地而起。书院建成后,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两头古槐、皂荚生气勃勃。

  据冯从吾《关中书院记》记载,“允执” 是借 “关中”之“中”字,来论述《尚书》里“允执厥中”之奥,着重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都要遵循中正之道。堂名既表现了书院对儒家经典教义的爱崇,也寄托了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

  关中书院在前史的长河中并非一往无前。明天启六年,在魏忠贤的诬害下,明熹宗命令拆毁全部书院,关中书院也未能幸免。中天阁内供奉的先圣塑像被拖出“掷之城隅”,所藏书本焚毁殆尽,冯从吾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书院毁于一旦,悲愤成疾,次年含恨而终。

  康熙年间,关中书院得到重修;雍正十一年,清政府拨给帑银一千两作为经费补助;乾隆二十一年,乾隆帝御赐“秦川浴德”匾额,关中书院再度勃发活力。1903年,关中书院更名为陕西师范书院,首任总教习是关学传人牛兆濂。尔后,书院虽几经更名,但一直坚守着教学育人的任务,从未迁址,也从未中止办学。2009年西安师范学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关中书院成为西安文理学院北校区的一部分。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分外的注重关中书院的维护、开发和使用,按照“留、保、改、拆、建”的理念,全面启动了关中书院基础设施及环境提高改造、关中书院文物维护补葺两大工程。到现在,基础设施及环境提高改造工程已顺畅竣工。

  9月24日,华商报劲风新闻记者来到关中书院,在大门口门卫的提示下扫码预定之后,踏着青石板路,走进书院。二门厅上“秦川浴德”的牌子赫然眼前。门厅内侧冯从吾手书的《千字文》遒劲含腴,苍润相济。院内本来斑斓的修建也都按照前史从头上了“彩妆”。

  沿着中轴线前行,首要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拙的仪门,面阔五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房顶,灰陶筒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古拙的光泽。前檐两山出八字影壁墙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书大字分立两头。后檐墀头墙高出屋面,严肃而高雅。

  穿过仪门,就是二道门厅,又称礼门。同样是面阔五间,带后廊,干槎(仰)瓦屋面,与仪门彼此照应,一起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庄严的气氛。再往里走,便来到了书院的中心区域 —— 允执堂。

  允执堂现在是西安文理学院的图书馆,学生们能够坐在里边看书阅览。站在允执堂前,那火热而专心的讲学气氛,穿越时空,扑面而来。似乎能看到当年冯从吾在此讲学的场景。他声情并茂,台下 5000多名关学弟子们聚精会神,或垂头深思,或奋笔疾书。我停步院中,闭上眼,似乎能听见百年前的琅琅读书声,穿越时空而来: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走进第三进院子,东西两头的长廊相对而立。西长廊与东长廊南北向安置,各有三个院子,分别是观德院、归厚院、西铭院以及知行院、进贤院、东铭院。这些院子现在仍然承担着教育、研学训练等功能,在西铭院记者看到书法班的学生们正坐在教室理上课。

  现在的关中书院,不仅是西安文理学院书法、前史等专业学生的学习之地,还免费对大众敞开,工作日下午定量招待游客200人,节假日全天敞开。

  关中书院,不是严寒的遗址,而是“活着的文明殿堂”,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洗礼,一直坚守着教学人育与文明传承的任务,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年代的变迁,仍然以其共同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学子和游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