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少林寺的“建筑版图”:中国寺庙的“出圈”与“出格”
来源: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2025-08-04 10:33:43
多年的风雨剥蚀已使部分佛塔塔基下陷,塔体开裂歪斜,面临坍塌危险,文物保护部门不得不用树桩支撑高危古塔。对于原物修复是采用传统工艺还是新工艺,目前还未达成一致意见。
而今天,少林寺声名远播海外。围绕“少林寺”这个品牌,释永信已经建立起了涉及文化、教育、医药、餐饮、演艺、地产等多个领域的商业帝国。
2001年,少林寺在德国设立少林寺文化中心,后又陆续在加拿大、美国旧金山、美国洛杉矶、意大利、非洲赞比亚等地成立了文化中心或分寺。今天,少林寺已在海外建立了200多家分支机构,分布在五大洲的多个国家,门下的洋弟子多达300多万人。
这些海外“少林寺文化中心”的业务,不仅包括少林功夫,还包括中文课、茶道课、禅医治疗等。
2021年9月竣工的赞比亚少林文化中心格外亮眼,鲜艳的黄墙红瓦是典型的中国风,也完全复刻了嵩山少林寺的飞檐翘角。
据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少林寺计划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建设一个包括寺院、酒店、功夫学院、高尔夫球场等的综合项目,总投资约为3.6亿澳元。这对大众观念里对寺庙“青灯古佛”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当时释永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说这一个项目不是“少林寺分寺”,而是少林文化中心,建设的目的是弘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2022年,一则“少林寺4.52亿拿下一宗商业用地”的消息,让“少林寺进军房地产”成为热议的焦点。
郑州市郑东新区的一块宗地被少林寺旗下的公司以4.52亿元的底价拍下,这块57.25亩的土地被规划建设成文艺演艺中心、艺术展览馆、文创产业园区、国际五星级酒店及服务型公寓等。
在这种“寺庙经济”的浪潮下,“佛系经济”花样频出。打造IP、设计电子功德箱、开直播、拍短视频、卖奶茶、卖手串……几千年的寺庙算把商业化玩明白了。
很多寺庙周边的改造,从牌楼、大广场、停车场,到清一色仿古建筑群,再到商业街、美食街等商业配套,已成为一种标准模式。
大同华严寺前,由各种仿古建筑围合出的硕大广场(图源:微博@山西大同华严寺)
无锡的灵山小镇·拈花湾,依托于灵山大佛景区,开发建设了大量的度假公寓类产品,被称为“中国最美的禅意小镇”。
小镇建筑以唐风宋韵为主,点缀着小桥流水和园林小景,后来也带火了“禅宗美学+小镇”的开发模式。
福建福鼎市资国寺,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另辟蹊径,面向当地老人,开拓了养老业务,创办了国内首家民政部门批准的“佛教养老院”,面向有佛教信仰的老人,一些生活困难的老人只需200元即可入住。
成都龙兴寺区域以龙兴寺为地标,重构城市空间,针对不同的建筑采取了差异化的保护的方法,还原了老街的风貌和街巷空间尺度。
成都龙兴寺区域城市更新实景图(图源:BIAD-ASA筑景工作室,摄影:存在建筑)
上海玉佛寺二期的扩建由有“钢筋混凝土诗人”之称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该项目将寺庙与酒店结合,还包括一座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以及一座佛教博物馆,并对原有的4栋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预计2029年完工,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首座“佛系”酒店和上海第一所佛教博物馆。
俗称“五龙庙”的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广仁王庙,是一个地产商参与修复古建筑的成功案例。
五龙庙大殿是中国现存的三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由于累经重修,其外观已不能反映唐代建筑特点,但其构架仍为唐制,单檐歇山顶,五开间,进深三间,仅施柱头斗拱而无补间铺作,疏朗古雅。
曾经周边的村民由于不知道怎么保护古建周围的环境,导致古庙本殿和偏殿处于倾塌的边缘。商业地产开发商万科与URBANUS都市实践设计团队一起,对其展开了古建保护的尝试。
URBANUS都市实践的设计的具体方案以保护文物本体的“墙”为界,在五龙庙周围规划出露天展览空间,赋予古庙“建筑博物馆”的全新功能,对原始的荒坡进行砖石重新塑造,通过一系列的整治,让旁边的环境旧貌换新颜,这是将当代建筑语言融入传统景观的一种探索。
齐心斗、散斗、令拱、瓜子拱等斗拱的造型被重塑,在墙壁上还能够正常的看到梁思成先生的建筑测绘图等资料,让人们能完整了解中国唐代古建筑设计。
如果设计可以尊重文化本源,那么商业也能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而非破坏者。
很多人认为,如果僧人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世俗经营上,那么就难以保持心灵的清净,难以给世人以精神的指引。
如何在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宗教神圣性的前提下维持寺庙的良性运营,甚至让寺庙经济重构现代人的精神栖息地。
《特稿 漩涡中的释永信和少林商业帝国》(财新,作者:郭清媛,萧辉,杜博涵)
《中国建筑巡游|当山西古建文化遗产正在被文旅开发》(公众号“Wallpaper中文版”)
本书以林徽因毕生奋斗的建筑事业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轴线年,收录了林徽因创作的14篇建筑类文章。详实记录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与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的观点与评价。
作者按照“8”字形的路线,环游山西古建筑,重走梁林之路。本书是作者旅途中所见、所感的记录,是山西古建筑、造像、壁画、石窟文化的巡礼。全书按照地域分为晋南篇、晋中篇、太原篇、晋北篇、晋东南篇五部分,由24个小篇章组成。每篇文章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记述古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
入围“2020年度中国好书”,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带你读懂中国传统建筑,学习藏在木头里的智慧。
本书从传统建筑的建造逻辑入手,趣味讲解传统建筑的构造处理、空间设计的层次感、听觉设计等。分析建筑随技术发展出现的变化,解构现当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在风格、技术等方面的关联,带您领略传统建筑之美,感受华夏建筑中的智慧。
知名艺术史学家曹星原撰文、专业视觉记录师陈媛媛配图,帮你打开一扇门,看见六千年中国美术的另一面。2尊佛像、3件器物、39幅字画、90余幅视觉插画、100余件文物照片,带你领略中国美术的另一面。从史前彩陶、青铜器物、壁画佛像到近现代书画,为读者搭建起系统的中国美术史框架,使读者了解数十位代表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及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上一篇:2025全运会深圳竞赛项目有哪些
- 下一篇:一眼千年 古建新生——山西文旅市场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