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欧宝永久域名

中国的_书院_被韩国申遗成功我们该反思什么


来源: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2025-06-16 22:42:19

  尽管六年的时光已然流逝,然而韩国屡屡成功将古代中国文化项目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闻报道,依旧令人喟叹、心酸不已。

  于2019年6月30日至7月10日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即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举行。韩国凭借“新儒学书院”这一名称,使9所留存朝鲜王朝时期儒学私塾原始风貌的书院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荣州有绍修书院,安东存在陶山书院,庆州设立玉山书院,安东还有屏山书院,达成有道东书院,咸阳建有蓝溪书院,井邑有武城书院,长城设有笔岩书院,论山有遁岩书院,共计9所儒学书院。

  邻国的这一“佳音”并未在中国激起多澜,不然中国的书院文化也不会落到这般落后的境地。然而,这一“邻家事之喜”对于中国教育界而言,特别是那些始终致力于儒学或者书院文化研究的人来说,着实让人沮丧、痛心,乃至恼怒。

  需明确,书院制度与书院文化完全是源于中国本土的产物。在长达千余年的岁月里,它们深深扎根于民间社会,在城乡村落广泛分布,数量最多时达7000余所。而韩国的书院呢,其出现时间比中国晚,数量也少于中国,发展程度也不及中国,并且其书院本身就是从中国移植而来的。

  对于书院和儒家文化,中国人定然极为熟悉。毕竟其起源于中国,其中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自唐中叶起直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一种关键的文化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而儒家文化就更不用多提了,差不多可视为中国文化的标志。

  在中国古代,儒家士大夫通过创建书院来培育人才、创新学问,由此营造出了带有浓厚人文教育色彩的书院文化,书院称得上是传统高等教育的关键载体。1901年,书院进行改制,而后逐渐从历史舞台上隐退,最终变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儒家文化的一种符号,还成了收费的旅游景点。

  在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独具文化特色的教育机构。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着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以及应天书院这四大闻名遐迩的书院。

  在诸多书院之中,岳麓书院的名气最大。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杨昌济、程潜等诸多人物都有在此求学的经历。曾有人作出这样的评价:岳麓书院这一座书院,未曾料到竟然成就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在中国现代,仍有众多文化学者在对书院展开研究。在申遗这项工作上,中国和韩国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赛跑似的,都在积极努力。

  自2015年起,韩国便踏上了书院申遗的征程,这一情况很快就使中国的学者以及部分网友陷入了忧虑之中。他们号召相关方面对中国书院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宣传给予重视,认为中国传统书院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联合韩国、日本等东亚儒家文化圈中的相关书院一同进行申遗工作。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在接受凤凰网记者采访时,听闻韩国的这一喜讯后,坦率地表示:“感到自惭。表示祝贺。”他还说道:“我不过是一个书生,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但又感到力不从心。韩国的朋友们终于成功了,六年多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要向他们致以祝贺!中国书院承载着无数读书人的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以及传播等诸多梦想,是东亚文明共有的财富,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理所应当的,只是遗憾的是韩国朋友做了排他性的处理。”

  凤凰网国学:韩国的书院制度乃是借鉴自中国,那为何他们在申遗之事上捷足先登,并且还成功了呢?

  韩国的书院是怎样出现的呢?就拿最为典型的陶山书院来说,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的唐朝时期,在16世纪初传播到朝鲜半岛,到了17世纪中叶,再从中国与朝鲜半岛传至日本列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这些书院要么被撤废,要么被改建成学校,其存在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韩国人能够申遗成功,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着实让中国人感到汗颜。在他们背后,是整个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捍卫。在新版面额为一千元的韩币上,正面印着韩国的第一儒学家李滉,背面图案是其弟子为纪念他的学识与品德而建造的陶山书院。

  再把目光投向中国,应天书院的建立时期和韩国陶山书院较为接近,其于五代后晋时期建成。1043年,宋仁宗将应天书院更名为南京国子监,这使得它成为北宋的顶尖学府之一,其地位就如同如今的社会科学院一般。晏殊这位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这样著名的政治家兼文学家等诸多名人名师都曾在此处讲学任教,一时之间颇为兴盛。

  应天书院在清代改制之后遭到改建与拆毁。自2004年起,应天书院开启新一轮的修复工作,目前一期工程中的崇圣殿主体刚刚完成。

  有旅人听闻其名前往那座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书院游览,之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整个书院完全是现代人仿照古代样式所建造的。书院的大门前有一座拱桥,站在拱桥上能够将院内的景象尽收眼底,可是除了大门之外便什么都看不到了。走进大门之后,会发现这个院子里空荡荡的,仅有一座大殿。那座大殿是重檐歇山式的建筑,殿内也不过是一些仿制古代的摆设以及书院的相关介绍罢了。走出大殿之后,又是一个空落落的院子。这实在是配不上20元的门票价格。

  “应天书院”那几个大字在大门之上,竟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寥落与心酸之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