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欧宝永久域名

韩信声东击西成大功诸葛亮数次北伐皆失利或只差在一场地震上

来源: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2025-04-21 18:10:10

  前史上刘邦和刘备的后期创业史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以巴蜀和汉中之地为根底,要过秦岭入秦川占关中,从而再攫取全国。“隆中对”中给刘备的开展主张也是要学习刘邦,先以西川为基,后入秦川而定全国。可是刘邦集团成功了,刘备集团却没有成功。

  而刘邦成功还在于韩信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地将大军由汉中从陈仓道开到了关中。

  可是到了刘备集团时,尽管和刘邦其时有着相同的根底,诸葛亮却挑选了六出祁山(《三国演义》说法,史载五次北伐)绕道北伐,终究因身死五丈原而前功尽弃。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就不能像韩信那样明修栈道声东击西,出奇计攫取关中呢?

  (可能有朋友看到这个当地会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计了呀,但后来曹真和明末的高迎祥都走过这条道,结局都是失利,阐明此计不可行。)

  刘邦和刘备有相同的地盘根底,但终究的成果却完全不一样,刘邦出关中灭霸王定全国,刘备托孤诸葛亮后,诸葛亮不可谓不努力,尽心竭力也未能北伐成功,以至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成效上构成鲜明对比。

  前者一战定关中,后者五次北伐却终成遗恨。这尽管和主帅的才干性格、国力的强弱,战局两边的战力不平等有关,但这场跨过四百年的战略窘境的本源,其实和一场不为人知的地质灾祸——公元前186年的武都大地震有着极大的联系。

  《汉书·五行志》载:公元前186年,汉高后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甚至。

  有地质学家经过当地检测查验以为这场地震震级约7-7.5级,其破坏力不只重塑了汉江与嘉陵江的流域格式,更完全改变了中国西部地舆形状,从而成为诸葛亮北伐之路的丧命桎梏。

  在楚汉争霸时期,关中与汉中之间经过古汉水(今嘉陵江上游)构成天然水运通道。这条发源于甘肃天水嶓冢山的河流,东流经略阳、汉中后注入长江,不只串联起关中、汉中与巴蜀,更因其河道宽广、流速陡峭,也能作为优秀的水上运送道路运用。

  韩信“声东击西”的精华,正是在于高效利用了古汉水的水路运送优势,这大大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粮食经过水运高效运送,损耗率仅10%,假如走子午谷褒斜道等陆路,损耗率则要在80%以上;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子午谷和褒斜道佯修栈道,其北端成功控制章邯主力,主力大军却从陈仓道闯入关中。

  在陈仓道施行的这种“水陆并进”的战术,使得汉军仅用月余即打破秦岭天险,为刘邦攫取关中平原奠定根底。

  可是在公元前186年,也便是韩信声东击西20年后,武都大地震发生了,地震在略阳一带引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完全改变了汉江和嘉陵江上游的水系格式,这大大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古汉水上游(今西汉水)被堰塞湖阻断,改道南流并入嘉陵江,构成“嘉陵夺汉”现象。

  原可通航300吨船只的古汉水,渐变成仅能通行独木舟的浅滩,终究无法通航。

  这场地舆剧变使汉中从“汉江中游”变成了“汉江源头”,更让陈仓道等战略通道失掉便利且运送量大的水运支撑,而翻越秦岭的陆路运送损耗率则飙升至80%以上。

  陆路限制:蜀汉从成都运粮至汉中需翻越米仓山等地,有人计算以为百石粮草经路上损失和耗费后仅二十石可达;再经褒斜道北运,终究抵达前哨则仅剩两石,总损耗率高达98%。

  运送工具的限制:山路上运送工具效能极低,诸葛亮虽创造改进运送工具木牛流马,但运力和船运才干相差太远,且依靠人力推拉,功率低下。

  原可水陆并进的陈仓道因河道干枯变得崎岖难走成为险途,诸葛亮不得不挑选更迂回的祁山道,但下风很明显。

  战术被迫:魏军可依托陇山防地层层设防,使蜀军丧失了突袭的战术优势,那么韩信声东击西的打法就没办法运用,诸葛亮也就难以运用奇计了。

  汉中人口因曹操迁徙方针锐减至缺乏十万户,无法就地筹粮;其时蜀汉全境约百余万人口,10万战士占比超10%,农业生产严峻受损。

  韩信后直至元明清,南边政权再未经过蜀道成功北伐,“北统南”成为前史定式。

  古汉水流域的羌汉融合带因交通中止逐步消失,西北民族南下通道转移至河西走廊。

  地舆决定论:地震形成的运送损耗,使蜀汉北伐本钱较韩信年代增加数十倍,完全打破两边攻守平衡;

  战略能动性:即使创造木牛流马、攫取武都、阴平二郡,仍无法打破“十斛粮致一斛军”的物理极限;

  前史隐喻:当司马懿观察蜀军营寨惊叹“全国奇才”时,实则是对天然法则的敬畏,诸葛亮军事才干再高,在兵力和后勤运送方面的巨大困难前面也力不从心,人类才智终难逆天改命。

  武都大地震提醒了一个有意思的本相:人类前史的进程也会被地质变迁悄然改写。从韩信的“暗度陈仓”到诸葛亮的“星落五丈原”,从嘉陵江的奔涌到汉江的弯曲,天然之力始终是前史舞台的隐形导演。这两场跨过四百年的战役,因一场地震而变得结局悬殊,这也警示后人:在拟定战略时,既要“谋事在人”的勇气,更需“敬畏天然”的才智。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