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四里河路68号汇银广场1-2304
  • 邮编:230000
  • 电话:15856966006
  • 邮箱:328613930@qq.com
欧宝永久域名

一文讲透沈阳大小火车站

来源: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2025-04-20 13:38:40

  浑河站共有两处,一为老站,二是现在新址。老站建筑面积1万9千多平方米,共分12个单体建筑,其中“沈房120号”和“沈房129号”为俄式建筑,采用青砖、木梁架顶,水泥抹面,墙壁厚度约80公分。俄式建筑为主体的周围还有10处附属建筑,也是红砖、木梁架顶结构,为满铁职工宿舍。浑河站建于1902年,由沙俄所建,是中东铁路南满支上的一站,当时站名为“养猪圈分歧站”只办理客运营业,1907年为日本满铁接管后,改名为“浑河站”开始办理客货运输业务。这目前也是沈阳地区现存惟一一处俄式站房建筑,原来沈阳站也是俄式建筑,但早已破坏。这处建筑群的发现对于本地区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建筑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在车站附属建筑中,有一处建筑,上面写着“浑河”两个字。当地人称 “小时候我姥姥总管这房子叫‘衙门’,小孩子一淘气她就吓唬说‘再闹就送你到衙门去’,指的就是这个小楼。”经专家考证,这个小楼是车站的警务部门,也就是‘警察所’。该建筑虽大体保存完好,但因年久失修,没有被合理规划利用。遭到了破坏,我们大家都希望和呼吁,有关部门切实加以重视。现在的浑河站是三等站,目前已不再办理客运和货运业务。

  榆树台位于沈阳市浑南区前榆路,建于1909年,站原名抚安站,是苏抚铁路线上的重要站点。苏抚铁路又称抚顺支线年,是沙俄帝国主义为掠夺抚顺资源、用于与日军作战而修建的铁路。铁路从苏家屯站驶出,经浑河车站,然后向东沿浑河东折,先过抚顺“千金寨”,这里是抚顺露天煤矿产区,最后到达老虎台矿区,全长53.3公里,最早叫“东清铁路抚顺煤矿支线”。刚修建时为宽轨铁路,桥梁及其他设施均为临时性构造。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被日本击败,权益转让给日本,日本攫取铁路以及抚顺煤矿,并于1908年改为标准轨距,改由苏家屯与哈大线接轨。同时,增设了客货运输车站,榆树台站就是这样背景下建立的。我们行走在榆树台站,沿着站房前小路向西走去,看到有很多红砖平房的日本老建筑。房子是砖混结构,屋顶多是水泥瓦,也有铁皮瓦。这些老建筑当年都是车站的站长、医生和高级员工的住宅,已有80年历史了。网上资料讲,这些建筑是1920年3月修建新的浑榆联络线时,日本人修建,目的是贯通苏抚支线的两端联络,加快掠夺煤炭资源。这些日伪车站老建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掠夺东北资源的有力证据。2014年12月10日,圈抚顺铁路工程将正式通车,榆树台站迎来动车组列车。目前该站,仅办理客运售票业务,暂不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

  孤家子站站址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孤家子,是苏抚铁路线上的重要站点,与线路上其他火车站一样都是修建于1908年。为什么叫孤家子,历史记载建站时附近仅有张、殷、闫三家,故称孤家子。关于苏抚铁路线和站点修建情况,在榆树台站中做过详细叙述,感兴趣朋友可以观看。铁路在战争中是被争夺的焦点,历史资料《解放战争时期沈阳铁路护路斗争情况》一文中,记载1949年8月4日,榆树台站护路队在行至孤家子站区巡逻时,发现铁道上有一块半尺长、5毫米厚的铁板,当即进行了排除,戳穿了破坏行动,防止了一起列车颠覆事故的发生。孤家子站现为四等站,暂不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办理货运营业。

  牛相屯站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牛相屯村,建于1919年。牛相屯村形成于清初年,原名“牛心屯”。牛相屯站原为站管站,现已撤销,不远处新建新园站。沈抚城际改造时新建新园乘降所,2016年为配合大唐国际沈东热电有限公司专用线引入苏抚线,乘降所拆除。该站不办理旅客乘降,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发货和整车货物保管。

  深井子车站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深井子街道。深井子得名来源于火车站名,建于1905年,深井子原名孤家子,设火车站后,为区别同线路中孤家子火车站,即因村中地下水位低,有一口深井而命站名,地名也改为深井子。深井子有两村相邻,以大、小区别。浑河站、深井子站是长大、沈抚两条铁路线上的客货流量较大的站区。目前该站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也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东湖乘降所是利用原苏抚铁路改建沈抚城际铁路而在沈阳市增设的一个乘降所。2009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暂不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和货运。

  民家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深井子镇民家村,车站不办理货物发送、到达。

  苏家屯站是百年老站,也是南满铁路大站,该站是沈丹线和沈大线的枢纽站。所辖有东北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也有东北地区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它的历史追溯到1902年,沙俄修筑了通往哈尔滨至大连的铁路,在苏家屯和今林盛堡建立火车站,史称东清铁路南满支路。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沙俄军队放火烧毁苏家屯火车站。是年8月,日本以军事需要为由修筑了由安东(丹东)到沈阳的安奉铁路。1907年,日本人在车站增设站线股,并建了第一站台、货场站台和仓库。1915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将木制的站舍改为砖瓦结构,建了第二和第三站台、地下通道和风雨棚。1935年又建设了长大上下行列车给煤塔两座,扩建了站场线路。此时苏家屯站建设成为站线余股,“反方向半纵列式”大型编组站。

  大家看眼前的这座水塔,就是上世纪30年代日本所筑,火车是蒸汽机车,需要给水供应,水塔起到这样作用。1944年和1945年,美军飞机两次轰炸苏家屯火车站,逼迫日军投降。1998年,拆除了日俄时期修筑的火车站,在原车站旁新建站房,现在看到的建筑,并更名为沈阳南站。2010年1月28日,沈阳南站恢复为苏家屯站。该站属于特等站,能够办理客运和货运业务。

  《苏家屯区志》记载,日俄战争后,1905年后,日本侵略者以保护南满铁路和日本侨民为借口,派遣独立守备队第三大队第二中队分为两股,一股驻沈阳,一股55人驻扎于苏家屯火车站。“九一八”事变后,仍住于此。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守备队80人投降于苏联红军。

  大家看这座位于牡丹街37号这栋老建筑,砖混结构,长约70米;内部为长廊式走廊,窗户呈三角形飘窗设计。这是日伪时期的满铁独身公寓。独身寮,就是单身公寓。这座日式建筑,是二层老房子,长约70米,宽约8米,红砖砌筑、砖混结构,屋顶大四坡结构,水泥瓦。除部分窗户更换塑钢窗外,墙体和内部结构基本都保持原貌。据当地住户介绍,这是日本统治东北时期建的满铁公寓。从当时老照片看,当年这座建筑有围栏圈起的院落,院门朝东面开,还有理发屋等生活设施。再往北走,都是日本留下的一片片平房,这些都是百年前的满铁宿舍。如今早已破败。

  在劳动公园东门正对着的牡丹江街路东,“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在苏家屯站北建设了苏家屯机关区,现在的机务段。苏家屯机务段旁有日本警察所旧址。当时,日本人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苏家屯街及火车站分别建立日本警察管理部门,这个二层楼房就是这里面的一个。新中国成立后,该楼曾作为前苏联专家的居住地,后该楼成为地区党委和列车段使用。

  1940年,日本齐侵略者始建苏家屯编组站,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货运枢纽站,始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现在看到这栋建筑,当地人称之为小红楼,这是守护编组站日本宪兵和时任编组站领导的住所。整座建筑砖混结构,高顶等坡,门窗狭长、地上二层,楼内通栅式廊道。该建筑体量较大、举架较高,占地面积约二千多平方米。距离铁路、水塔、碉堡、水井等均在百米左右。该房产权依旧归铁路。目前基本无人居住,但周边的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却里外三层。该建筑在我市铁路沿线所有的满铁宿舍类建筑物中,其体量之大,举架之高,距铁路之近,是绝无仅有的,急需保护。在红楼的西南侧,我们也见到了一处日伪时期建筑,当地人讲也是日本守护铁路人的居住地。楼的西北侧有水塔,水塔约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塔顶部为圆柱+圆锥结合型。该塔混凝土浇筑而成,建工精良,年逾百载,雄姿依旧,走进前去仍有阴森恐怖之感,有压迫人的气势。

  沈阳南站,又称沈阳高铁站,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为一等站,2015年9月1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沈阳南站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仅候车大厅3.1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名旅客候车,车站设有26条到发线台面。沈阳南站地上分为三层,地下分为三层。地上三层分别为:地面广场、站台和候车大厅。地下三层分别为:地下14米综合换乘站、地下20米地下停车场、地下26米地铁站台。其中在地下14米处,将建设换乘大厅,从这里出门后,50米可坐上出租车,步行5-10分钟可坐上公交车,步行10分钟或300米可坐上长途客车;在地下20米将建设地铁10号线号线站台,这些站台都与换乘大厅连通,乘客下车后只需要走200米就可以坐上地铁。

  吴家屯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街道吴家屯村,建于1919年,同年建成并开业运行,现在站舍就是当年的建筑。吴家屯站是安奉铁路重要一站,安奉铁路是日俄战争时期1904年日本首先从安东开始动工,1905年12月修到奉天,全长261公里,用时16个月。日俄战争日本胜利后,安奉铁路更成为连接日本和中国东北的重要联络线年改建完成,经抚安信号所在浑河站同南满铁道接轨,同年11月1日正式通车营业。安奉铁路一修通,跨过鸭绿江与朝鲜铁路相连,就打通了掠夺中国资源的运输线。安奉铁路修成后,日本进一步加紧对东北的控制,大量掠夺东北地区的粮食、煤炭、矿产和森林资源。安奉铁路不仅成为日本侵略中国、掠夺东北资源的主要运输线,更成为纵贯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连接欧亚两洲的运输中枢。1921年6月20日,苏家屯到吴家屯间铺设复线公里,用以增加苏家屯站的接发列车能力。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安东站至吴家屯站间复线钢轨被苏联红军拆走,剩下的单线在解放战争时期又遭到破坏,通车区段时断时续。2017年,为推进中欧班列起(终)点站移位新建工作,将沈丹铁路吴家屯车站更名为沈阳自贸区站,打造中欧班列综合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枢纽节点。

  陈相屯火车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屯镇,为沈丹铁路上的一个火车站。建于1911年,为四等站。陈相屯站为给水站,设有水鹤和贮水设备。1918年11月28日,满铁投资动工铺设苏家屯至陈相屯间铁路17公里700米,1919年12月1日建成使用,同时废弃抚安信号所至陈相屯间旧线,改在苏家屯站与南满铁道干线接轨。

  我们现在所在处是苏家屯区姚千户镇姚千户火车站前。大家看到这座老房子是日本人建立姚千户屯警察官吏派出所。尽管房子上面字已经脱落,但我们通过查阅《苏家屯区志》判断出这一个名字。该建筑是混砖机构,T 字型,房东老人讲最早是日本警察署,后来是车站工务段,北边房子是车站领导住宅。日俄战争后,日本索取南满铁路建立了附属地,姚千户警察派出所所长是佐藤良助,担任时间是1912年10月。姚千户屯站是建于1905年,为沈阳与本溪交界站,过姚千户屯站就出了沈阳,来到本溪,现为四等站,有旅客乘降,也能办理货运,多是农用物品。沈阳有很多千户地名,来源于明朝,明朝实行军屯和民屯,军屯就是军队屯粮地方,长官就是千户,时间一长,家属一多,形成了 “千户屯”,很多千户都是世袭制,所以就加上前面的姓氏,留下了如姚千户屯这样的地名。

  林盛堡站原名沙河站,是沈大线路上的重要一站。站址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堡镇,建于1911年,现为四等站。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沙河站设立火车站,1951年改称为林盛堡站。日俄战争中,林盛堡是沙河会战主战场之一。战后,日本在沙河站铁路东侧强占32万平方米的满铁附属地。1912年后,沙河站渐次兴旺,开辟为满铁附属地,附近有著名的大集。建国后,这里有林盛煤矿,成为了工人家属区,又称林盛生活区。

  十里河站,站名很有意思,本来此地已属于灯塔市大河南镇,但名字却叫十里河站,这是沈阳与辽阳的界站,1903年俄国人兴建,后被日军占领。原为四等站,2003年8月25日撤销该站,成为灯塔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湾桥站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北陵乡,建于1966年,为五等站。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货运:仅办理专用线、专用铁道整车货物发到。

  皇姑屯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始建于1907年,原为三等站。2018年11月27日,随着京哈高速线沈阳枢纽最后一次大型施工完成,百年老站皇姑屯站完成历史使命,正式撤销。虽然是一个撤销的车站,却可以让我们好好讲一讲。首先它有光荣的红色历史。张作霖曾在这里创建了中国人的沈阳机车车辆厂,是沈阳工人阶级较早觉醒的聚集地。1922年,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人罢工,带来了工人阶级新的觉醒。1923年1月,皇姑屯机务段客车修理厂建立秘密党小组。1925年4月,这里建立了奉天第一个赤色工会。满洲省委领导人包括在内,都指导过工人罢工运动。最大一次爆发在1930年,皇姑屯修车厂1000多名工人在张聿修、陈同和的率领下,冲破监工的阻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将该厂更名为“满洲铁道工厂”。1942年后,日本人从关内和锦州骗来500多名劳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重体力活让劳工们不堪重负。但是,稍有延误便有死亡的危险。在工厂,有一间所谓的“幸福间”,专门用来关押生病、重伤的劳工。当时工人们暗地里称“幸福间”为“要命间”。因为进到“幸福间”的劳工连食物都没有,等待他们的,除了饿死,还有日本人的屠杀。沈阳解放后,工厂复工,更名为皇姑屯铁路工厂。1949年年初,在“打到哪里,火车就通到哪里”的口号鼓舞下,工人们将一台几乎报废的火车头仅用14天修复成功,这辆机车被命名为“北平号”,该厂还曾维修过毛主席的专列。

  皇姑屯最著名的的还属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并不是发生在皇姑屯火车站1928年6月4日凌晨 5时23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按下电钮,一声巨响,三洞桥中间一座花岗岩的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炸得弯弯曲曲,抛上天空,张作霖的专用车厢炸得只剩一个底盘。吴俊升当即死亡;张作霖被炸出三丈多远,咽喉破裂。张作霖被送到沈阳大帅府时已奄奄一息,于上午9时30分左右死去,时年54岁。十分凑巧的是,张作霖的忌日恰好是张学良的生日。当年的事发现场,现为沈阳三洞桥,铁路交叉处曾立有张作霖被炸处的标志牌,后被卧式黑色大理石碑取代,碑上镌刻皇姑屯事件发生地。2004年,张作霖被炸处及石碑列入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三台站承接新民的兴隆店站,过了三台站就算进入了沈阳城。站址在沈阳市于洪区,建于1906年,是四等站。不办理客运业务。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马三家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御道西路,建于1906年,距离北京站840公里,离哈尔滨站572公里,邮编110145,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原沈阳铁路局)沈阳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

  大成站位于沈阳市,是二等站。2016年8月3日起因京沈客运专线的施工停止办理客运业务。乘客可在此购票取票。

  沈阳西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京沈高铁建成后,将成为京沈高铁上的一座重要车站。京沈高铁通车后,沈阳西站将成为继沈阳南站后的第二个高铁枢纽站,也是沈阳市内第四个特等客运车站。

  裕国站,原名沈阳西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大兴的北陈村,建于1935年,是沈阳局直属站。现为货运编组特等站,客运旅客乘降所。1936年,日本人在此修通了铁路,设立了一个小站,人们把这座富裕的稻田地上的小站起名叫裕国车站。裕国站有上裕国(铁路东侧)、下裕国(铁路西侧)之分,所以,原来的裕国站一共有3处站舍,包括上下行两个站房。1984年,裕国站被改造扩建成为编组站,并在距原裕国站2公里处修建沈阳西站,代替了原有的老站。沈阳西站的开通使用,不仅使辽北、辽西、辽南铁路运输畅通,还解决了铁路货物运输对城市交通的干扰,使沈阳枢纽内的通路更方便快捷。2008年,沈阳西站取消客运业务。 后又恢复,仅保留少量列车停靠。2016年,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文件,原沈阳西站更名为裕国站,新沈阳西站用于新建京沈高铁的车站。

  于洪站,是于虎支线上的一站,线路由京哈线上的于洪站,向北引出,经过转湾桥站,通向虎石台站,在虎石台站与京哈线相连。于洪站位于沈阳市于洪区于洪乡,建于1944年。现为四等站,只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仅办理专用线、专用铁路整车货物发到。有于洪站、转弯桥站、田义屯站、虎石台站,目前田义屯站已经不复存在。

  沈阳站最早是1899年俄国人修建,是俄式青砖平房。日俄战争爆发,奉天站被日本占领并改名为奉天驿。1907年,客流量慢慢地增大,奉天驿开始修建,这座建筑,艺术风格独特,与日本东京站极为类似。该方案首先由日本人太田毅设计,后由吉田宗太郎完成。两层红砖建筑,红色楼体,灰绿色穹顶。车站一楼作候车室用,二楼起初曾被大和旅馆使用,设置20多间客房。建筑中央和两翼角楼上各设大小不一的三个绿色铁皮穹顶,其上开设圆形天窗。红砖墙壁与白色线脚相辉映。两个设计师均为辰野金吾的学生,所以也把沈阳站建筑风格称为辰野式建筑风格。当时的奉天驿建成后,日本人加速新市街建设,以奉天驿为中心,向东开辟三条主路,呈放射状,道路命名南北为町、东西为通。在满洲国时期,奉天驿始终被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来经营。从东北各地夺取的战略物资纷纷经此转运到大连,再装船运往日本。1945年后,奉天驿被更名为沈阳南站。1950年5月1日,沈阳南站正式改名为沈阳站并且成了一座特等站。朝鲜战争爆发后,沈阳站成为向前线运输物资的集散地。建国以来,沈阳站进行了多次改扩建,但样式、比例、色彩等方面仍然延续原有建筑的风格。最大一次变动是为满足高铁运营需求,2012年7月30日,沈阳站西站房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高架候车室建成之后,可使上下车旅客得以分流,并且旅客上车时可不必再走地下通道,直接由候车室直达所乘列车的站台。

  1985年6月1日,沈阳铁路局成立建设沈阳北新客运站工程指挥。1986年,铁道部决定再次扩建沈阳北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亲自来到沈阳,参加了沈阳北站的奠基仪式,并题写了沈阳北站站名,拉开了沈阳北站建设的序幕。沈阳北站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建设队伍庞大,这中间还包括中国人民驻沈阳部队、铁道部东北计设院、沈阳铁路局沈阳工程处、沈阳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和来自社会各单位参加义务劳动的群众。沈阳北新客站新建工程于1986年11月6日动工。1990年12月22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主站房是镶有银灰色瓷砖的弧形大楼,面宽136米,高60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6层,地下1层,设独立出入口,并与地下商业城相连,是当时沈阳标志性建筑。

  辽宁总站沈阳人习惯称呼为老北站,辽宁总站当年不仅是极富近现代风格的京奉铁路上最大最好的车站建筑,而且也是20世纪30年代初,沈阳最宏伟的城市建筑之一。当年,辽宁总站货场、行李房、餐厅、旅馆、车站广场等设施一应齐备,并且将原港湾式月台改为可通过式站台,建筑规模大大超过了当地由日本的奉天驿。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发展中国铁路运输事业与由日本人经营的奉天驿进行抗衡,决定于京奉铁路终点处修建奉天城站,建设方案采用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廷宝的设计。1927年施工,联合了几位商人的资本, 1930年建成,总面积8485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木格窗,绿色铁瓦顶。1931年3月19日,竣工通车的奉天城站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站,并更名为辽宁总站。当时的辽宁总站既是京奉铁路的终点,又是奉吉铁路的起点。当时,沈阳站是日本人控制的大站,中国旅客很少能在那里上下车,所以辽宁总站成为了中国人的铁路交通枢纽。辽宁总站主体建筑是旅客候车大厅,两侧为三层建筑的售票处和办公室,站前为长方形广场。车站总建筑面积为8450平方米,为砖混结构、木屋架,候车大厅屋顶为半圆形钢筋混凝土筒拱,拱脚下为捣制混凝土梁柱支承。拱顶最高处距离地面18米,拱跨度16米,拱筒长30米。候车大厅顶端采用大面积玻璃木窗,大厅下部两端为四扇对开拱形木门。老站房由于股道数量少,设施简陋,咽喉通过能力紧张,导致皇寺铁道口的交通十分拥挤。北站所处地区过于热闹繁华,每天上下班高峰,堵车现象经常发生,日益成为沈阳交通运输的瓶颈,加上站房候车室面积不足,沈吉线横穿市区中心,与多处市区干道平交,严重影响市内交通。因此,1953年,沈阳北站即被列入沈阳铁路枢纽改造规划中,计划修建新北站。1988年6月25日,沈阳北站老站房停止办理了一切客运业务,它作为车站的功能至此结束。老站房是沈阳铁路分局办公地点。2003年,辽宁总站被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辽宁总站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官屯站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建于1907年,现为三等站。不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行李托运,不办理包裹托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文官屯地区是日本侵占沈阳时重要地区,建有文官屯神社,神社建于日本昭和17年11月,也就是1942年,正值日本侵华期间,为祭祀死去的日本人而建。神社规模不大,有一座木质结构的房子,两座“鸟居”。房子在1957年被拆除,现有两个“鸟居”遗存到现在,遗址被列入沈阳市文物保护名录。老人习惯将文官屯地区称为724,原因是这里原是日伪时期叫陆军造兵厂南满分厂,解放后叫724军工厂,也叫东北机器制造总厂,现在叫东基集团。1937年4月,日军把当地130多家农户赶走,修建了这座兵工厂。1939年,兵工厂建成投产,开始生产新型战车、坦克及炮弹、炸弹、军刀等。工人逐年增加,到1944年,工人已增至8000人,生产物资用作侵华之用。文官屯的历史留下了日军可耻的证据,也留下了中国人民的血痕累累的苦难。

  虎石台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镇建设路西,是三等站,始建于1901年。虎石台火车站很重要,因为他是于虎线、虎辉联络线和苏虎线的交叉站。于虎支线,我们在于洪站中做过介绍,虎辉联络线被称为沈阳铁路枢纽东北环线,它是东北三省及区域内货物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通过此环线经由新建的辉山站,向东通过东陵站连接到沈吉线。苏虎线车流非常大,从苏家屯站,经过浑河站、于洪站一直到虎石台站,是沈阳枢纽的西部环线。因此,虎石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城子站站址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飞马街,建于1908年,现为三等站。2011年7月1日铁路调图后,新城子站停办客运业务,只作为列车待避站,仍然对外售票;还可以办理行包托运、货运业务。

  沈阳东站,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站街1号,原称奉海站,1925年建立,一等站,是沈吉线上重要一站。为什么叫奉海站?有段历史。奉海站源自奉海铁路,奉海铁路是中国东北第一条中国人自己建设的铁路。该铁路建成前,东北的铁路都是沙皇俄国和日本建设的,中国人在东北没有自己的铁路。从1922年开始,张作霖就听从总参议杨宇霆和代省长王永江等人的意见,制订了修建纵贯东三省的铁路东、西干线计划,即在南满铁路之外另开一番天地,与日本人抗衡。杨宇霆建议首先铺设奉海路。张作霖就责成王永江与日本交涉, 王永江自1923年1月开始与满铁交涉谈判,经过两年交涉,最后奉天省用向日方借款修筑洮昂铁路作为妥协条件,取得了奉海铁路的修筑权。奉海铁路建设采用官商合办的方式,由于奉系军阀财政紧张,官商合办解决了资金紧张问题,保证了筑路资产金额来源。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入股者以本国籍人民为限,公司股票为记名式有价证券,股票可在中国人之间转让,不准转让或抵押给外国人,效益巨大。铁路奉海铁路自奉天省城大北边门外的毛君屯也就是现在沈阳东站起,向东北延伸,经抚顺、营盘、八家子至吉林海龙,长236公里。1925年7月开工,1927年9月竣工。又于12月延长至朝阳镇。1929年4月随着省城改名沈阳而改称沈海铁路。铁路建成后,沿途经过沈阳、抚顺、清原、海龙、东丰、西安六县,还有山城镇和朝阳镇两个商业中心市场,烟麻、粮产、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以前都通过南满铁路运输,现在都可转入奉海铁路。奉海铁路修筑期间通车的各站随时营业。奉海铁路成为南满铁路东部的平行竞争线。奉海铁路的建成通车也方便了沿途商贾、旅客的出行,客运量逐年增加。奉海铁路更重要的意义,打破了外国对东北铁路的垄断,填补了东北国有铁路的空白。东北的土特产、山货毛皮从沈阳装车入关,关内的钢铁、五金机械等物资也运入东北,加强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奉海铁路也推动了沈阳城市的发展。以奉海铁路为母线的铁路支线把兵工厂、大亨铁工厂、造币厂、迫击炮厂等连成一气,在沈阳东部形成了新的奉海工业区板快。

  在奉海铁路修建初期,因工程浩繁及筹款困难,奉海站舍最初是由木板房和青砖平房构成,车站设施极为简陋。1930年沈海铁路公司设计修建新站大楼,1931年破土动工,1932年竣工。奉海站大楼总建筑面积1971平方米,坐南朝北,呈一字形,中心建筑为3层,东西两侧配楼为2层,地下一层。如今看来,这座建筑也不失为民国时期建筑的精品。中心建筑3层为塔台,周围镶玻璃窗,便于四处瞭望,其顶部为上圆下方攒尖绿色宝顶,宝顶之上设一座方形小亭,方圆呼应,车站大楼呈宽而矮的建筑格局,集中上挑使这座欧式建筑雄伟挺拔。因为中心建筑的2层是高于配楼2层的,因此整座建筑显得错落有致。大门面北,门廊高近10米,两侧圆形石柱装饰爱奥尼柱头,雨搭上收为桃尖形。该建筑目前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站暂不办理客运营业。

  东陵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陵公园北门外,始建于1926年,于1927年9月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该站由3栋宫殿式建筑和一个室外候车长廊组成。东陵站于2006年进行过一次大修,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像东陵火车站这种典型的古色古香中国式建筑非常少,或者基本上没有,该站和古老的东陵相配,能保留至此,弥足珍贵。

  旧站站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高坎街道旧站村,是四等站,建于1926年。目前,不办理客运营业,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是乘降所,始建于2006年。为当年沈阳世园会所建。本站暂不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和货运。

  陈相屯站旧址紧挨安奉铁路西侧,位于钢山路上,在原沈阳第二钢铁总厂火车专用线年的历史,但仍然完好,现为人家居住。老人讲,房子冬暖夏凉,住的比较舒服,就是小了一些。这座房子样式是典型的日本侵华所建小站模样,该站与与之不远也已经废弃的甜水站,样式相当,都是安奉铁路线上的重要一站。在该站周围也有一座日本时期留下的火车站附属建筑房屋,为石头垒成,与周围其他建筑明显不同。安奉铁路原是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了运送军需品而修筑的窄轨轻便军用铁路,1904年8月由日本临时铁道大队动工修建,次年12月完工,全长303公里。1911年11月铁路从安东修至陈相屯,开始营业,由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经营。陈相屯当时是安奉铁路的终点站。7年后,1918年继续动工修筑陈相屯至苏家屯段。据当地老人讲,大约上世纪70年代,该站废弃不用,该在现在陈相屯火车站上下车,但是站房一直保留至今。这就是陈相老站的情况。

  林盛堡、转弯桥…整标准一点 揽军屯、田义屯、新城子、辉山、裕国、马三家、沙岭、辽中、高花、蒲河、沈阳西、沈阳东 皇姑屯已取消,浑河待取消

  你讲的不全。安民站,浑北站,唐山家站,前进站,拦军屯站都是沈阳的火车站。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