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文明周刊 定安民间艺人何光云:走出国门的木雕师
来源: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2025-04-02 00:02:03
在定安县翰林镇火星村,连日来,53岁的定安县非物质文明遗产木雕(花瑰艺术)县级传承人何光云(别号何平)每天都要接连雕琢各类著作十几个小时。“每年这时候都很忙,最近到5、6月份的订单都排满了,7月还要去广东,雕琢一件木雕高文,高2.8米的!”一间瓦房庭院中,何光云坐在院中遮阳的蓝色帆布下,忙得停不下来。
他一手执一把小刻刀,一手拿一块菠萝格木材,正在雕琢一尊“万天雷首”,现已雕琢出根本模型,正在进行细节的打磨润饰。他的身边,还摆满了未竣工的木雕著作和各类木材。“订单所需的著作巨细不一,一般大的能高两三米,小的就只有手指头巨细。”何光云说,一般雕琢一件简略一点的著作需求三五天,杂乱的则需求半个月。现在他和团队每年都能雕琢五六十件著作。
每年雕琢这么多著作,何光云从不依靠图纸。“一切形象和动作都在我的脑海里。”何光云盯着木材深思一瞬间,手执刻刀,悄悄一挥,便在木材上勾勒出一条细腻的线条。在他看来,想把著作雕琢好,要先在脑海中构成想要雕琢的形象,要对人物的喜、怒等神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够刻画出逼真、精巧的著作。
想好了之后,就开端打胚,做出根本概括,雕琢出人形的头、手、脚等,然后抛光、打磨,接着在木头表面上一层底漆。然后再拉线,用立德粉绘出人物铠甲、帽子、花草、云朵等纹案;再用各类色彩,画出人物的眼睛、鼻子、衣服等。为了让人物目光更具神韵,他常常重复揣摩,有时乃至花费数小时调整眼皮的厚度与弧度,力求经过目光传达出丰厚的情感。
为了使雕琢细腻精确,何光云备有角刀、圆口刀、斜刀、平铲刀、方口刀等50多种各不相同的刻刀,每一个都有好几种不同的尺度,不同都在毫厘之间。比方雕琢人物面部表情时,他先用刻刀浅刻概括,再用小刀具雕琢眼、鼻、嘴等细节。
何光云出生于火星村的一般农户家庭,自幼受海南本乡文明的滋补,对木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小学起,他就测验使用废旧粉笔、木材雕琢人物。稍大些后,何光云前往定安、澄迈等地拜师学艺。在老师傅的尽心指导下,他体系学习木雕技艺,从选材、构思到雕琢、打磨,悉心研究每一个环节。
为了创造出更完美的著作,何光云还深入研究海南各类优质木材的特性,如黄花梨、酸枝木等。每种木材质地、纹路各异,何光云花费很多时刻调查、接触,感触其细微不同,以便在创造时根据木材特色规划出最适合的造型。“主要是不同木材的硬度各不相同,雕琢时的力度也就要相应调整。”何光云说。
跟着时刻的推移,何光云声名远扬。不只定安及周边市县的订单多,最近两年,他的著作“万天雷首炎帝邓天君”“探花公”还漂洋过海,被带到新加坡、美国等地,成为海外华人抒情思乡之情、请求安全的寄予。
凭仗杰出的技艺,2019年,何光云荣获“美丽海南”雕塑类一等奖,2023年被评为“定安县非物质文明遗产木雕(花瑰艺术)县级传承人”,2024年荣获定安县优异民间艺人奖。
终年有20多名学徒跟着何光云学习木雕技艺,还有两位学徒现已自己独立接单,在当地木雕商场站稳脚跟,有了一份可追求的工作,也有了一份日子的盼头。
“未来,我还方案打造一间专业工作室,装备先进的电脑和机床等设备,经过数字化手法,将传统木雕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何光云说,这样既能创造出更具构思和时代感的著作,进步雕琢功率与精度,接受更多大型雕琢项目,又能为花瑰艺术的立异开展注入新生机。